项目名称:《宝山区美罗家园大型居住社区道路专业规划》
项目简介:
宝山美罗家园大型居住社区为上海市第二批23个大型居住社区之一。社区位于宝山区罗店镇西部,基 地占地面积约5.76 km2, 由G1501(A30)—S7(A13)—月罗公路—沪太路围合而成。其定位为以轨道交通为依托,与周围工业、居住组团协调发展的大型宜居社区。
项目周边沪太路沿线包括罗店老镇、罗店新镇、罗南社区、顾村基地等大型居住组团聚集,基地建成后周边居住组团往中心城方向交通流占主导,将给沪太路带来较大交通压力。
美罗家园居住社区道路专业规划立足于疏解各大型居住组团产生交通流,从外围路网上解决交通供需矛盾。
项目名称:《宝山区美罗家园大型居住社区公共交通专业规划》
项目简介:
宝山美罗家园大型居住社区为上海市第二批23个大型居住社区之一。社区位于宝山区罗店镇西部,基地占地面积约5.76 平方公里, 由G1501(A30)—S7(A13)—月罗公路—沪太路围合而成。其定位为以轨道交通为依托,与周围工业、居住组团协调发展的大型宜居社区。
项目周边沪太路沿线包括罗店老镇、罗店新镇、罗南社区、顾村基地等大型居住组团聚集,基地建成后周边居住组团往中心城方向交通流占主导,将给沪太路带来较大交通压力。
美罗家园居住社区公共交通专业规划是为建设大型居住社区“轨道交通+短驳公交”的公交网络,形成社区内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对近远期公交线网、设施的发展建设提供规划指导性意见。
项目名称:《S4沪金高速南桥立交红线调整专项规划》
项目简介:
对S4沪金高速南桥立交进行改造,对原有红线进行合理调整,在保持现状立交服务功能的前提下,新增一对出入口,通过与规划城市道路的衔接,形成高速公路与城市路网的交通转换。
项目名称:《转型背景下的漕河泾开发区公共通道研究》
项目简介:
漕开发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随着地区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化,开发区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契机。
由于园区近期开展的多轮规划调整,主要以功能转换、强度增加为主,路网的变化主要以增加街坊通道来改善局部地区交通,未进行区域交通系统的研究,区域交通压力逐年增强。
本次结合漕开发地区的转型发展研究,深化研究地区未来交通发展需求,对地区路网进行系统分析,优化完善路网体系,改善区域交通环境。
项目名称:《云锦路道路红线调整专项规划》
项目简介:
按照“高水平规划、高品质建设”的原则,实现交通功能和景观一体化,对原有红线进行合理调整,结合相邻规划公共绿地,将云锦路建成上海市中心最优美的林荫大道。
项目名称:《地铁12号线南京西路站地块交通影响评价》
项目简介:
地铁12号线南京西路站地块位于静安区,茂名北路西侧,威海路北侧。总用地面积为11665.8平方米。本项目为结合地铁12号线南京西路站建设的商办地块。地块位于地铁12号线南京西路站体上方,地下2、3、4层为轨交12号线南京西路站设备、站厅及站台层,本地块地面部分功能为商业和办公。
在落实规划控制的基础上对该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方案进行交通影响分析,在满足一定服务水平的条件下提出对策,减小项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缓解项目产生的交通量对周围道路交通的压力,为规划和建设提供审核依据。
项目名称:《海伦西路(规划宝源路-邢家桥北路/规划长春路)道路红线调整》
项目简介:
海伦西路(规划宝源路-邢家桥北路/规划长春路)规划范围西起规划宝源路,东至邢家桥北路/规划长春路,道路全长488.78米。
海伦西路(规划宝源路-邢家桥北路/规划长春路)红线调整将海伦西路从原有的30.0米红线宽度调整至24.0米;规划双向四车道,规划标准断面为2.5米人行道+2.5米非机动车道+14.0米机动车道+2.5米非机动车道+2.5米人行道。
本次道路红线调整从道路风貌、断面优化、滨水结合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在满足道路通行需求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保护地区风貌,更完整的保护历史街区。
项目名称:《虹口区居住区停车专项规划研究》
项目简介:
规划思路
以《关于促进本市停车资源共享利用的指导意见》为指导,针对居住区停车矛盾突出的现状,在最大限度挖潜利用居住区内部停车资源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类型的住宅区,提出不同的停车优化措施;充分挖掘周边公建设施、公共、专用、道路等各类停车资源,形成‘错时共享’的停车资源共享利用格局,切实优化停车资源配置,有效缓解虹口区居住区停车供需矛盾。
研究内容
针对虹口区居住区停车问题,在对居住区类型划分的基础上,选取部分居住区实地调研对各类居住区停车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居住区停车问题的改善策略。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虹口区居住区类型划分
根据现状停车特征的不同,结合居住区建设年代、区域特征,对居住区类型划分。
(2)居住区停车问题分析
在居住区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分析各类居住区停车供给、停车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3)居住区停车策略分析
从增加停车供给、停车位错时共享、优化停车环境等方面提出对各类居住区的改造策略。
(4)居住区停车改善案例分析
结合具体居住区案例,提出居住区停车改善的具体实施措施。
项目名称:《漕河泾开发区交通影响评价》
项目简介:
上海漕河泾开发区自1984年创建以来,始终坚持“以发展工业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为主,一致力)发展方针,在科学规划、集约开发,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等方面取得了辉煌业绩,依托上海现代化、国际化都市的区位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建设步伐,以外资带动内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对上海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区域之一。
我公司分别于2011年、2016年分别对漕河泾开发区办公楼、科技绿洲四期、浦江高科技园中的移动产业园区及科技绿洲中的生命产业园进行了交通影响评价,并对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区中已经建成的科技广场和F园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作为新开发项目的参考依据。漕河泾开发区和常规的办公园区有一定差别,由于其员工均为高新技术人员,收入偏高,整个园区企业福利上佳,因此,小汽车出行比例及公司班车比例均比普通办公地块要高,在交通影响评价中也综合考虑了其园区特性。同时,在交评编制过程中,对周边道路建设、园区班车设置等提出改善建议以供主管部门参考。
项目名称:《昌平路桥方案研究》
项目简介:
昌平路桥位于上海市中心城的中部,一河两岸地区内。介于恒丰路桥、普济路桥之间。桥梁连接闸北、静安两区(现已合并为静安区),呈东西走向,在苏州河以东与恒通路相接,在苏州河以西与昌平路相接。
昌平路的定位为:兼顾服务区域的交通性次干道。
昌平路桥主要目标为:打造步行友好、满足交通需求的景观桥梁。
本次昌平路桥方案研究综合了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的流量预测分析及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对于工程的可行性研究,从交通流量、交通组织、工程可行性等多方面对昌平路桥平交、立交两个方案进行对比,最终推荐昌平路桥采用平交方案。